媒體關注
MEDIA NEWS
日前,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系統能力培養研究專家組、系統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發起高校主辦,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承辦的2024全國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編譯系統設計賽(華為畢昇杯)及操作系統設計賽在杭電順利舉行。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麒麟軟件、小米等互聯網大廠,也將目光關注到這項硬核大賽上來。
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參賽高校越來越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眾多985高校以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計算機強校派出優秀學生團隊參賽,參賽隊伍多達239支。比賽過程涵蓋現場布置賽題解決、解決方案答辯和工程代碼檢查等多個環節。
比賽現場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以往主要是985高校學生參與的多,而近年來隨著杭電等計算機強校逐漸參與并取得好成績,現在大賽主辦方越來越希望擴大參與面,希望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養越來越多的后備人才。”杭電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賈剛勇告訴記者。
記者同時注意到,相較于廣為人知的計算機編程能力大賽如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近年來吸引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優秀學子挑戰這一硬核賽事。
賈剛勇分析道,它事實上與國家大力實施的基礎學科系列“101 計劃”有關,“它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項筑基性工程,重點任務是建設一批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一流核心課程;一批反映國際學術前沿、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一支一流教師團隊和一批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一流實踐項目。”而計算機“101 計劃,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全力做強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編譯原理等12門核心課程體系”。
據了解,全國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就是圍繞計算機核心課程能力展開,分為CPU賽道(對應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課程)、編譯系統設計賽道(對應編譯原理課程)、操作系統設計賽道(對應操作系統課程)等。
提前參與人才開發,比賽受到大廠熱捧
事實上,鑒于眾所周知的之前計算機領域“缺芯少魂”現象,我國諸多互聯網大廠越來越重視操作系統、編譯器等自主化,它們也將目光投到大學系統人才培養上來。它們通過冠名全國大學生系統能力大賽,比如CPU大賽由“龍芯”冠名,編譯系統設計賽由華為“畢昇”冠名,智能系統創新設計賽由“小米”冠名,以提前參與到大學系統設計開發人才培養中來。
這些年的全國大學生系統能力大賽,互聯網大廠的參與甚至做到了“零距離”。此次在杭電舉行的編譯系統挑戰賽,圍繞華為公司實際工程問題和學術前沿問題設計賽題,吸引30支隊伍報名,涉及91位同學和30位指導教師。操作系統功能賽由華為、麒麟、龍芯、螞蟻、OPPO、vivo、小米、龍蜥社區、國科環宇、飛騰等企業專家命題,吸引350支隊伍報名,涉及863名同學和159位指導教師。“華為、龍芯等把它們公司的實際科技問題,拿到了比賽當中,看看在校大學生們怎么解決行業前沿問題,真正體現了業界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的‘雙向奔赴’。”杭電計算機學院編譯原理課程負責老師黃孝喜告訴記者。
記者還了解到,計算機強校杭電,一直以來都是全國大學生系統能力大賽的最積極參與者。此次杭電共有四支隊伍參加總決賽,分別獲操作系統設計賽內核實現(RISC-V)賽道一等獎1項、編譯系統設計賽(ARM后端)二等獎1項、操作系統功能賽三等獎和優勝獎各1項。
總決賽現場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供圖
去年就參加編譯系統設計賽并獲得三等獎的杭電卓越學院英才班大四學生張力,今年作為隊長帶隊獲得所有參賽隊第三名、二等獎。“編輯器設計并實現,是一件很燒腦的事,我們能在和諸多計算機強校強手競爭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一代代同學在研究編譯器并做了很多積累工作,老師持續不斷的指導也很重要,關鍵還是有興趣,越有挑戰性的工作干勁越大。”這名已經在華為實習的同學,早已立下了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努力的志愿。
“參加編譯系統設計賽,是一件很有門檻的事,從今年3月他們開始設計編譯器,邊學習邊摸索,克服了很多困難,從初賽到決賽,他們的編譯器設計和功能實現不斷給評委以驚喜,我和他們開玩笑,在國內所有在校大學生中,論對編譯器的理解,少有比你們更深刻的了。你們是華為等大廠眼中的香餑餑。你們代表著中國計算機系統能力的未來。”指導張力團隊的計算機學院老師章復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