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
曾睿原,19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生,中共黨員。獲評校十佳大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浙江省政府獎學金2次,校一等獎學金6次;先后被評為自動化學院學業先鋒與科技先鋒,并獲得院十佳大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稱號。曾獲第十一屆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一等獎、第十屆認證杯數學建模國際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等8項競賽獎。擁有3篇專利、2項國家電網項目、1個大創省級立項。
保研院校:浙江大學
求真務實,功在不舍
在采訪時,曾睿原就直言自己的基礎并不是很好。對于剛剛進入學校的大一新生來說,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觸C語言、高數等內容,再加上過快的進度和不適應的環境,很容易讓同學們產生各類負面情緒。他表示,對于整個大學生涯,比較遺憾的就是大一期間不太理想的成績,而回過頭審視當年的自己時,他也給大一新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于知識的吸收,我覺得沒有捷徑,我認為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地鉆研鉆研鉆研,你的地基越扎實,往后大二大三的課程就會輕松許多。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起初會很難理解,就看誰能堅持下來,啃掉每一塊硬骨頭。”
在采訪中,他也回憶了自己認為最艱難的一段時光。大二下學期,除了應對日趨繁重的課業,他還參加了數學建模的競賽項目,并且選修了諸多有關的課程。甚至于在白天的課程全部排滿的情況下,晚上課后還要自學數學建模。而在這樣的高壓下,曾睿原依然獲得了2021年認證杯數學建模國際賽的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這與他的勤奮努力、肯吃苦、肯鉆研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同時他也細心地提醒學弟學妹們:競賽的好成績對于保研面試來說只是一塊敲門磚,而真正到了面試環節看的是實打實的科研能力。因為缺少論文的原因,他始終謙虛地認為自己在科研方面缺少競爭力,而他最終以獨立編程復現的方式復現了三篇論文,向面試老師展現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行至將遠,厚積薄發
對于最后成功保研,曾睿原認為有兩點素質不可或缺,其一便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在最初他就下定了“保研不成功便就業”的決心,同時將目標鎖定在了c9高校。其二便是未雨綢繆的意識,早在他人還未開始準備保研的2月他已開始著手尋找導師,準備各種材料。也正是足夠長的準備時間,給了他充分的試錯機會,也很幸運終于在最后找到了自己心儀研究方向的導師。
除此之外,他還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寶貴的學習經驗。比如對于如何進行學業規劃,他一般將計劃分為2個時間段(短期規劃+中長期規劃)+多個種類(生活、科研、學業等),這樣的分類下不同事情的重要性就可以輕易地區別出來。
曾睿原還特意強調了他認為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這一專業最重要的素質:工程能力,電氣工程這個學科的特性造就了它的極強的落地性,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要敢于嘗試敢于學習。像最基本的工科軟件matlab,盡管在課內不會進行系統的學習,但在自己的努力下,他不僅精通matlab,還陸續自學了BPA,PSAT等專業軟件。這些相關的、博雜的專業知識不僅僅對于保研大有裨益,對于未來的就業同樣也是不可多得的優勢。
在自學的同時,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課業成績,“無論是保研考研乃至于出國,都是建立在成績的基礎上的。”誠然,沒有優異的成績,這些都是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