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
人物簡介:張紅娟,計算機學院副教授。自推行教師教學業績考核以來,業績考核年年為A;指導學生開展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項目驗收獲好評;承擔省、校教學改革項目10余項,發表教改論文多篇;作為校精品課程負責人,獲“校教學成果獎”;主持編寫教材1部,獲第六屆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暢銷書一等獎,參編教材2部、譯著1部;參加工作二十余年,曾多次獲得“校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校教學優秀獎”“校家庭事業兼顧型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我第一次走上講臺,我就愛上了這份職業,并且越來越愛她,而我從中收獲了無數的快樂,幸福,甚至感動。”這是張紅娟在2017年校“十佳教師”評選舞臺上演講時所說的第一句話。沒有過分的修飾辭藻,只是一句簡單、直接的告白,就把她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
因為熱愛開始,因為責任堅持
如果不是真心熱愛,張紅娟不會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二十多年。她從小和父親住在上海的學校里,對學校、對講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或許正是受此影響,張紅娟從中學開始就立志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也更加成熟。她選擇成為一名教師,選擇這個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不僅因為熱愛,更是為了實現教書育人的人生理想。
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張紅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重復課還是新開課,她都認真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她的課堂氣氛嚴肅又生動,課后她還把講臺延伸到網絡,與學生線上交流,她的課也因此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張紅娟曾患有頑固的眼疾,角膜反復潰瘍,在2年多的時間里幾乎每個月都要發作一次,發作時患眼不能自主閉合,疼痛且流淚不止,但她沒有落下一節課,她說:“只要我一踏上這個講臺,我就會忘記自己的所有不適。”
多年來,張紅娟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學子成長成才,在她看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學生也變得越來越富有個性和主見。“我帶第一批孩子的時候大概是2000年,他們現在基本都是各個企事業單位的中流砥柱。學校搬到下沙后,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的個性也越來越鮮明。畢業時,他們正趕上了國家的創業潮,所以,這部分學生目前創業的比較多。”談到自己的學生,張紅娟的臉上總是有藏不住的笑容。寒來暑往,春華秋實。二十余年默默耕耘,張紅娟用堅持不懈的付出換來了她的桃李滿天下。
潛心教學研究,爭當教改尖兵
張紅娟,作為一名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因此她更加懂得,教學不是紙上談兵,教學需要改革,需要變化。
從教二十多年,她的身影始終活躍在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在繁瑣的日常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之余,張紅娟積極參與專業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工作。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課堂授課效果,她潛心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變革教學模式,在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誘思教學,讓學生走上講臺,以學生為主體,變教為誘,變學為思。她還開展制定“計科+會計”、“信計+計科”兩個復合型專業的專業建設工作,參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專業的工程認證工作,為學科專業建設添磚加瓦,貢獻智慧。
張紅娟說:“教改,是為了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是為了培養出一批緊跟社會、技術的發展腳步,思維開闊、知識全面、學習能力強,有家庭、社會責任感,陽光、自信的杭電學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她探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那就是把課堂從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的滔滔不絕,變成一個由學生主導的課堂,讓學生學會去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找出解決的方法。在這樣的課堂上,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對于知識的理解效果也得到了加強。
關愛師生,她是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姐”
張紅娟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她還是學院人見人愛的“知心大姐”。自2002年開始擔任軟件學院工會主席以來,張紅娟為軟件學院、計算機學院的工會工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為了給學院師生創造更好的工作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豐富教師們的業余生活,她以學院工會的名義組織開展了各種體育比賽,趣味運動會,春游、秋游和療休養活動。她關心生病、生育的同事,主動探望,還時常掛念學院年輕教師的工作生活。每個學期,她都會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跟他們一起總結教學方法,傳授教學經驗,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許多年輕教師眼里,張紅娟就是他們的“知心大姐”。
在學院工會工作的15年,張紅娟收獲了信任和開心。同時,她還兼任了學院教學督導工作近12年,看著年輕教師從剛進校園的青澀漸漸成長為走在學校教學、科研前列的棟梁,她倍感自豪和欣慰。
二十多年,歲月的痕跡一點點改變了張紅娟年輕的臉龐;二十多年,張紅娟也用自己的青春和努力為學校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回顧自己的變化和學校的變化,張紅娟感慨道:“匆匆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在講臺上教書的時間只剩5年,我十分珍惜這剩下的時光。學校這些年發展越來越快,辦學實力越來越壯大。我們的學生在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我們的老師在學術成果上不斷創新突破。走出浙江,立足全國,走向國際,這樣的學校怎能不讓我驕傲和自豪。”
傾心三尺講臺,塑造無悔人生。張紅娟用她二十多年的堅持和敬業,踐行著自己的座右銘——三尺講臺沃桃李,二十余載終無悔。(王欣萌、吳寅豪、陳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