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學子

2024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邵鎮煒:我不是你們天然的勵志榜樣
作者: 來源:學校新聞部1 時間:2017-09-30

 

“我不是你們天然的勵志榜樣,如果你們能從我身上學到許多,我希望你們并不是去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有多幸運,而是從我身上學到面對困難的態度和對人生的見解。”邵鎮煒說。

19歲的邵鎮煒是今年入學的大一新生。1歲那年,他被診斷患有“進行性脊肌萎縮癥”,肢體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都得依靠家人的照顧。

因為對知識的渴求,這個身體瘦弱的男孩,在漫長的19年里,與病魔抗爭,同輪椅為伴,努力克服因身體缺陷帶來的種種不便,堅持學業。2017年高考,他考出了644分,超出浙江省一段線67分,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我校計算機專業錄取。

一時間,邵鎮煒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中國版霍金”“少年版霍金”等的勵志稱號紛至沓來,對此,邵鎮煒卻說:“如果說我的高考成績值得被稱贊,我希望并不是因為我先天不足,而是因為我后天足夠努力。”

W020170925375905406945.png

“翻書都困難”,進校園接受教育

“感謝杭電給我的肯定與鼓勵,更感謝杭電給予的幫助與溫暖,我相信在這里會度過一段豐富多彩的大學時光。”9月19日,在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邵鎮煒上臺領取新生獎學金時說。

優秀,是邵鎮煒從小到大的代名詞,他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1998年,邵鎮煒的誕生給家庭帶來許多歡聲笑語。當時,在父母的設想中,小鎮煒會活蹦亂跳地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平平安安地走完小學,讀完中學,考上大學……

然而,命運似乎跟這個家庭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從邵鎮煒1歲那年起,一切都變了。他的父母漸漸察覺到,在其他同齡孩子都能站立行走之時,原本能扶著東西踮腳站立的邵鎮煒,竟然連站立都變得吃力許多。經醫院檢查,他被確診患有進行性肌肉萎縮癥,這種病一般自手足肌無力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并終身難愈。

這個消息給了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當頭一棒。邵鎮煒的父母不愿意相信這個事實,隨后,帶著他到上海、沈陽、北京等地的大醫院求診,然而得到的卻都是同樣的答案。

因為疾病,邵鎮煒四肢無力,生活不能自理。但是,隨著一天天長大,他到了適學年齡,看到同齡孩子都高高興興地踏進了學校的大門,邵鎮煒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經過再三權衡,他們最終將小鎮煒送至學校讀書。

“坐在輪椅上時間超過一兩個小時,就會覺得很不舒服。學習時,只要書本不在手邊,翻書本都會非常困難。”對于邵鎮煒來說,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十分珍惜,而這也意味著他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堅持求知的夢想。

“高考超常發揮”,希望走上科研道路

邵鎮煒是個倔強的孩子,不服輸的他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他也是個聰明的孩子,從小就對數學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和天賦,上初中后,更是對物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因為成績優異,初三那年,邵鎮煒被保送進入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也正是那個初中升高中的暑假,他開始自學微積分的相關知識,“我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國內外數學、物理教材,到現在為止大概有十幾本。”邵鎮煒坦言,由于高中課業太重,一些書都還沒來得及讀。

“今年高考屬于超長發揮,數學考了140分。”邵鎮煒謙虛地笑著說。

邵鎮煒的高考成績不俗,然而,幾分之差讓他與夢寐以求的大學失之交臂。考慮到身體不適合去太遠的城市讀書,他最終選擇了家門口的我校,“沒有選擇更喜歡的物理專業,也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因為物理專業需要做大量的實驗,計算機專業相對少點。”

“我希望大學期間能跟著老師多進行科研方面的學習,在學術上有點小成績。”對于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邵鎮煒充滿期待,他希望自己以后在學術道路上能有所建樹。

“暑假讀了《巴赫、艾舍爾、哥德爾》這本書,讓我對數理邏輯學、可計算理論、人工智能學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初步認識。”邵鎮煒說,自己現在對人工智能比較感興趣,為此還專門入手了一本《深度學習》。

不僅如此,邵鎮煒還把“神經網絡之父”Geoffrey Hinton的照片設置為自己的朋友圈封面,將其作為學習的榜樣,以激勵自己爭取在人工智能方面有更多的學習和思考。

在學術問題上,邵鎮煒嚴肅認真,但是生活中的他與同齡人沒什么大的不同,也有著這個年紀該有的悸動和情緒,充滿著酸甜苦辣,交織著歡喜和悲涼,就像他在詩歌《我睡在琴鍵上》寫的那樣:“一曲盛宴,在黎明前完成葬禮,我把腳伸進雨水的呢喃,把靈魂折射進風吹不進的巨洞;我在燈光里,敞開我的骨骼,我把綠色而安靜的湖水點燃……”

“我不是天才”,渴望被平等看待

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杭州地區三等獎、浙江省勵志成長成才優秀學生典型、2016年“杭州十佳殘疾人”……一路走來,邵鎮煒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作為一名殘疾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杭電,邵鎮煒備受社會的關注和贊許,甚至被冠以“中國版霍金”“少年版霍金”的稱號,對此,邵鎮煒調侃道:“我不是中國版霍金,我會努力成為中國版邵鎮煒。”

“媒體對我的故事進行適度傳播是好的,有助于我得到社會的幫助,也有助于激勵別人。但是,部分不實報道中的自由發揮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邵鎮煒說,他只希望過普通的生活,并不想被各種過于夸張的報道所打擾。

邵鎮煒也不希望人們因為他身體的缺陷,就放低對他的期望,將天生殘疾的他想當然地當作勵志榜樣,而是希望人們能從他的身上看到他面對困難的態度和對人生的見解。

  “當殘疾人被特殊化成一種象征,我認識到,相比較于我們身體本身的缺陷和病癥,我們所居住的社會的看法更容易讓我們覺得自己是殘疾人。”邵鎮煒表達了長久以來的一個困擾。

邵鎮煒告訴記者,現實生活中,他也會被其他殘疾人激勵,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我并不是想到自己比他們幸運多少,而是學習他們靈活地利用輔助工具彌補自己的殘缺,學習他們的堅強和隱忍,不是在對抗身體缺陷的方面,而是對抗一些特殊化眼光的斗爭中。”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矛盾統一體,身體健全的人也會遇到許多困難,很可能也處于同樣程度的所謂“弱勢”處境之中,因此邵鎮煒并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他人的生活多了什么或者少了什么,他說:“我有我的不幸,我也有我的幸福。盡管很苦,但我還是感恩生活本身,感恩偉大而無私的父母,感恩遇到了平等相處的知心朋友,感恩學校、社會對我的幫助,也感恩我正身處于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

為了方便邵鎮煒學習生活,學校為他申請了一樓的單間宿舍供他和母親居住,開辟了無障礙通道,制訂了個性化培養方案,并設置了班級先鋒崗,給予他力所能及的關懷和溫暖。

“作為殘疾人,我在大學生活中會非常需要老師同學的幫助,對這些幫助,我將常懷感恩之心——但是我并不認為這種幫助是單向的,未來我也總有能幫到他們的地方。”邵鎮煒說,當人們能真誠地相互幫助時,便有足夠的力量去克服前路的困難,共同去為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轉自中國青年網,作者: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