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學人

2024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李領偉:“80后”青年教師的科研夢
作者: 來源:新聞網 時間:2014-06-26

人物簡介:李領偉,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6年10月以日本政府文部省資助留學生身份赴日本留學,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就讀于日本富山大學理工學教育部材料工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就職于我校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同時為我校磁電子中心骨干成員。其間,他還獲日本學術振興研究會(JSPS)資助在富山大學理工學研究部從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他長期從事稀土基金屬間化合物和多元氧化物體系材料的制備、物性測量、電子結構、相變和微觀機理方面的實驗研究工作,在稀土基磁致冷材料的制備、磁性和磁熱效應及其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等研究領域開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近日,從德國洪堡基金會傳來喜訊,我校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青年教師李領偉博士獲洪堡基金資助,將于近期赴德國明斯特大學從事為期18個月的科學研究。作為一名典型的“80后”青年教師,也是我校首位在校期間獲得洪堡基金資助的學者,李領偉究竟有著怎樣的個性,又是如何在杭電一步步接近他的科研夢的呢?

厚積薄發,做有把握的嘗試
  說到德國洪堡基金,許多年輕學者都會有所耳聞,李領偉也早在日本攻讀博士時就對洪堡基金產生了興趣。這個在國際上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基金會,為世界范圍內最高資質的年輕科學家和學者提供研究支持,但它也有著嚴格的遴選程序,由約100名國際著名的科學家組成遴選委員會對初選入圍的申請者進行討論表決,選拔的唯一標準是申請者是否具有突出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
  “我那時還在讀博,對申請洪堡基金有些心動,但還是覺得不現實。”不過當時,恰巧李領偉的一位朋友獲得洪堡基金的資助,還受到了德國總統的接見。朋友的經歷給了李領偉很大的觸動。從那以后,“洪堡學者”也成了他努力的目標。
  2010年從富山大學博士畢業后,李領偉即來到杭電工作,進入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和校磁電子中心,并成為骨干成員,積極開展材料學與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實驗研究。其間,他又受到日本學術振興研究會(JSPS)資助在富山大學理工學研究部從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李領偉所研究的稀土材料領域屬于基礎研究范疇,實驗周期一般比較長,出結果慢,需要長時間待在實驗室里進行觀測。“有時熬夜做實驗,突然發現了性能很好的材料,真是如獲至寶呀,人一下子就精神了。”
  憑借樂觀的心態和不懈的努力,李領偉的學術成果一點點地累積,漸漸變得豐碩起來。至今,他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37篇。2011年和2012年他分別獲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和二等獎。現在,他還是多個國際SCI期刊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議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學術振興研究會研究基金、人事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4項;參與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校創新團隊等2項。
  回顧這次成功申報洪堡基金的經歷,李領偉感言:“年輕人要去嘗試,不嘗試就沒有機會,但不要盲目嘗試,要做有把握的嘗試。”不過,他也總說自己是幸運的。首先,他研究的稀土材料是世界上的稀缺資源,也是材料科研領域非常熱門的課題,而他所從事的是基于實驗之上的基礎研究,能夠為稀土材料的實際應用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在來到杭電工作后,學校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和較為完備的科研平臺以及友好的團隊協作為他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當然,他更忘不了杭電學術前輩們對他的悉心指點。

前輩指引,如人生路上的燈塔
  談到在杭電的工作和生活,李領偉總不忘念叨學院領導的關心和幫助,其中一位是我校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長、校特聘教授霍德璇;另一位則是我校磁電子中心主任、校特聘教授錢正洪。
  李領偉說:“我現在所取得的小小成績離不開霍教授的指引。”簡單翻閱霍德璇教授的個人簡歷,我們發現這兩位學者有著相似的求學經歷,都在日本富山大學攻讀博士并從事博士后的研究。而且,據李領偉介紹,2009年他博士即將畢業正在考慮畢業回國工作的事情,恰好霍教授回母校訪問交流,霍教授給了他許多真誠的建議。2010年3月,在他博士畢業之時,他接受霍教授的邀請來到了杭電工作。
  然而從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博士到高校里的科研工作者,李領偉必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那會兒剛來校工作,面對新的生活環境和高校的管理制度,特別是評職稱、申報課題以及項目等事情,年輕人的心里難免會有一些焦急。”李領偉說。幸運的是,既是前輩又是領導的霍教授總是會悉心開導他,認真勸誡他做事情不要著急,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而且霍教授還把材料物理研究所的一套重要的實驗設備交給李領偉管理,為他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臺。

感恩回饋,做國際交流的使者
  在日本留學時,李領偉就下定決心,希望自己能夠早日學有所成,以優異的成果來報效祖國。所以,一畢業他就立刻回到了祖國。但是,他在日本留學長達6年之久,特別是在富山大學留學期間,他與當地的教授學者以及學生們也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誼。當回憶自己留學時最開心的事情時,李領偉說:“我很喜歡和日本的教授還有留學生們一起打乒乓球的日子。”
  在日本的多年學習生活,加深了李領偉對中日兩國友好邦交的認識,他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杭電與富山大學之間友好交流的使者,能夠為雙方架起一座交流合作的橋梁。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李領偉與現在大學里的“90后們”相處得也很融洽。他經常與學生一起做研究、一起吃飯、一起打球,和學生早就打成了一片。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有一些遺憾。雖然2011年他已獲得碩士導師資格,但因為長期在日本從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所以他還沒有自己的學生。談到這里,他感嘆:“我希望自己從德國回來后,可以真正地做好老師的工作。”
  李領偉是一個不遑論自己有多大夢想的人,一直以來他只是沿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前行,正如他的個性低調、溫和。他的經歷,讓我們相信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換來厚積薄發、噴薄而出的那一刻。他堅持自我,作為“80后”青年教師中表現較為突出的代表,在漫漫的科研求索路上,他仍將鍥而不舍地追尋著他的夢想。(陳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