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
個人簡介:藍云春,外國語學院教師,講師,主講《大學英語》、《英語影視賞析》等課程。在校任教10年,平均每年承擔教學任務520學時以上,所任教的2012級3個班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100%,2010級4個班通過率83%,超校平均通過率14個百分點。發表論文15篇,主持和作為主要成員參與課題研究10項,參編教材5部,連續4年業績考核為A,獲校“教學優秀獎”、校“創先爭優閃光言行”,多次被評為校“先進個人”。
2004年,年僅24歲的藍云春來到杭電工作,算起來她在教學崗位上已有整整10個年頭了。自持教鞭以來,藍云春在英語教學園地里辛勤耕耘,揮灑汗水的同時,也見證了學生的成長成才:英語水平大幅度提高、待人處事更加開朗自信。而這些,皆因藍云春的“愛的教育法則”。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以愛己之心愛人,以律人之心律己”是藍云春在教育事業上一直恪守的準則。新學年開學不到一個月,她就記下了任教班上近160位同學的姓名、性格及英語單項基礎考核情況。“這是我身為老師應該做到的。盡快記住名字,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學習也會更加上心。”
有感于呂叔湘先生的“教學更多地像農業,而非工業”這一教學理念,藍云春認為課堂是農田,而非流水線;教師是農夫,而非工人;學生是種子,而非零部件;師生之間的關系更應該像農夫對種子到季時結成碩果的期盼與付出,而非工人在車間里對零部件的冷漠。因此,課堂上,藍云春關心學生的每一次到課、每一次課堂表現、每一次作業反饋,及時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
藍云春負責2012級14個實驗班以自主學習平臺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她查找了大量的課外資料,自編試題、教材,輔導自主學習等。“我希望通過新的教學模式,打破課堂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在課堂上打開思維、自由提問、自信地拋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課堂氣氛變得越來越活躍。不到一學期,一開始內向緊張的學生能自信積極地提問發言。“這是我最想看到的,學生自己也能感受到這種變化,其實這就是一種成長。”藍云春說。
同時,藍云春也積極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對于英語這門學科,學生只要有興趣、肯努力,就一定能學好。”今年念大三的費同學就是個很好例證,費同學第一次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時只考了200多分,在藍云春的指導和鼓勵下,最后順利通過考試。
上過她課的學生對她贊不絕口,“藍云春老師是我大學里遇到的最細致的老師,而且第二節課就叫出了我的名字,當時覺得很受寵若驚”,“藍老師的課跟我們互動很多,尊重我們的想法;我是因為藍老師,重新對英語產生興趣”,“在我上過的大學英語課里,屬她的英語課最有意思,藍老師真是位盡心盡責的好老師”…… 這些都是學生在接受采訪時,對藍云春的評價。
正如農夫在秋收時節收獲果實那般,藍云春也在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斷進步中看到了自己辛勤耕耘后的碩果:她所任教的2012級3個班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為100%,2010級4個班通過率為83%,超校平均通過率14個百分點;參加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14個班通過率高達93%。
細致入微,學生的“小藍姐”
熟悉藍云春的人都知道,學生都親切地稱她“小藍姐”。正是因為她在與學生的“零距離”接觸,才有了這個極富親和力的外號。
藍云春認為新生入學后最初的幾堂課很關鍵,能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打下夯實基礎。在這幾堂課上,除了專業知識,她還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經歷、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告知大家“真誠”和“善良”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兩大敲門磚。
課下,她經常關注學生的QQ動態,時不時到他們的空間逛逛。“現在的學生有時更加偏愛在網絡上傾訴自己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因此QQ是一個了解他們的很好渠道。”倘若發現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心情沮喪,藍云春會及時約他談話,了解情況。
親和力十足的藍云春很受學生喜愛,學生會主動找她聊學業、聊生活。2012級會計二班的張同學說:“對于我們大大小小的問題,藍老師總是能夠不厭其煩地解答,非常耐心。”而藍云春認為這是對她的一種肯定,“學生能主動和我談心,我很高興,這說明打心眼里,他們覺得我值得信賴。一次簡單的談話或幾句關心的話語,也會給同學們帶來溫暖,幫助他們調整心態。”節假日里,藍云春叫上沒有回家的學生一起吃飯;學生生病入院,她及時前往看望;“不少學生都是只身來杭念書,這時候,老師就是他們的親人,要多關心關心。”對于經濟困難的同學,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不要因為暫時的貧窮而自卑,更不能因此而缺失度過大學生活的好心境。
談到“小藍姐”,學生紛紛豎起大拇指:“正直”、“勵志”、“超級認真”、“熱愛生活”……問及她能有那么多擁躉的秘訣時,藍云春笑著說:“有愛,方有成功的教育。” 藍云春以春風化雨般的情懷去引導學生,用愛來詮釋自己對教書育人的本真態度。正是因為她這份沉甸甸的愛,贏得了學生的信任認可和彌足珍貴的情誼。(孫秋萍 申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