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鄭遠
全省教育強省建設大會提出,要深入實施高教強省戰略,扎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實質性貫通,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整體性躍升。近日,記者走訪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陳積明表示,學校將深刻領會浙江高等教育發展的“謀篇”和“立意”,明確杭電的“破題”和“解題”之路,錨定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深化電子信息特色,不斷推動高質量教育教學、高水平科學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效能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奮力書寫高質量特色化發展新篇章。
記者:錨定省委對杭電提出的成為浙江數字經濟建設發展主力軍的目標,學校接下來將如何發揮學科特色優勢賦能人才培養?
陳積明:國家戰略布局和產業急需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風向標”,更是推進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我們不斷構建專業內涵提升路徑,以“數字賦能、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特色,精準耦合數字浙江、創新浙江的產業需求。最近,杭電在國內率先開設通識課“AI實戰:從零到精通DeepSeek”,帶領學生逐步深入了解DeepSeek的核心技術。課程整合了學校優勢學科和專業資源,集聚了學界與產業界精英,引入了華為等企業的實戰案例。開設這樣的引領時代前沿、腳踏產業大地的“爆款課”,是希望引導學生觸摸到科技的溫度,感知時代的脈搏,成為“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先鋒者。
借人工智能東風,打通專業體系建設的“任督二脈”。學校設置了“1+X+Y”的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示范通識課程和專業交叉融合性課程;依托相應學科打造了計算機科學英才班、集成電路EDA英才班和12個創新班,形成了“數智升級、交叉融合、拔尖引領”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在8個學院29個專業開設創新實踐系列課程,與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等知名企業共建145個產教融合基地。我們還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合作開設杭電“大飛機班”,實施本碩貫通、學科專業一體化培養模式,塑造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
記者:新質生產力是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量的生產力,創新是關鍵。學校如何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支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陳積明:高校與地方結成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在區域發展中找準定位、錨定方位,在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中履行大擔當、拿出大作為,對于杭電這樣扎根浙江大地的省屬高校來講尤為重要。今年,浙江再把創新“置頂”,杭電也將“創新杭電”具象化,圍繞學科建設、成果培育等層面搭起科技創新、跨越發展的“四梁八柱”。
學校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特色優勢,聚焦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中心的登峰學科群建設,充分用好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政策支持,以前所未有的大力度實施“重大標志性成果突破工程”“高能級科研平臺構筑工程”“全面社會服務推進工程”等,第一批遴選的18個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項目,實施“近期—中期—長期”三級梯度培育模式,力爭在大人才、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上持續取得突破。同時,學校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浙江省“315”科技創新體系、“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瞄準關鍵核心領域,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與安吉縣、華數傳媒、圓通速遞等地方和企業開展全面戰略合作,與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西湖大學等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發揮優勢互補,挖掘深層潛力,在建設校企聯合創新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上進展連連、成果可期。
記者:杭電的優勢學科和全省產業布局聯系密切,學校如何急發展之所急,為建設創新浙江、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智力和人才支撐?
陳積明: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人才梯隊關系學校中長遠發展。我們始終求賢若渴,敞開大門在全球坐標系內發現、延攬高端人才。學校按照“優結構、強內涵、提質量”的人才育引體系,致力于培育戰略科學家塔尖力量、提升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中堅力量、做強青年人才后備力量,相繼出臺《“力行學者”崗位實施辦法》《博士后留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規定》《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系列文件,通過構建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職業成長路徑,實現培養人、使用人、成就人的邏輯貫通。厚植有歸屬、有托舉、有發展的成長環境,高水平人才才能安心地“穩穩長出來”。2024年,學校新增國家級人才7人,新增省部級人才10人,遴選“力行學者”10人,不斷集聚人才“蓄水池”,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更為科技自立自強注入了“源頭活水”。
記者: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科技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人才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三者協同配合對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學校是如何探索“三位一體”的融合路徑?
陳積明: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而早在2024年年初,杭電就積極響應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支持下,與之江實驗室共同籌建浙江省人工智能學院,探索將人才培養建在高能級平臺上、建在產業上,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該學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重點方向,以國家重大重點項目、人工智能產業界委托項目、科研院所攻關任務等為載體,既是原始創新探索的“自由區域”,更是產學研用開放合作的“融合區域”。同時,該學院以項目為紐帶聯合國內頭部企業組建科研攻關團隊,開展高端人才培養,把高水平科研資源轉化為高質量育人資源,首批31名來自杭電和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已開展富有實效的工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里將成為服務浙江“萬畝千億”未來產業的重要力量和人工智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浙江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