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曹榮安,杭電56級(首屆)校友,退伍老兵。多年來致力于踐行、弘揚、傳承雷鋒精神,宣傳環保理念。曾獲“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榮譽稱號;獲第九屆中華環保獎、第十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長三角慈善之星等多項榮譽,被市民親切地稱為“環保老人”、“雷鋒老人”。2014年11月,曹榮安參加全國離退休干部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的接見。
2023年9月17日,曹榮安作為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年齡最大的火炬手,在金華市區跑完第65棒。他對記者說,“擔任火炬手對我是一種鼓勵,我很享受”,“傳遞亞運精神和弘揚雷鋒精神一樣是社會和時代的需要,是中國人良好精神生活的展現。”他希望借助亞運火炬傳遞,將雷鋒精神和環保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學雷鋒:源于大學期間深植心間的革命人生觀
出生于1938年11月的曹榮安,現年87歲,浙江諸暨人。1956年考入新創建的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前身)工業會計專業。在校期間,他參加勞動建校,開展勤工儉學,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保爾.柯察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學習吳運鐸自傳體《把一切獻給黨》,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大學三年,他已將革命人生觀深植心間。
1959年3月,曹榮安畢業分配到北京125廠。1961年,在弟弟曹水安已應征入伍的情況下,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放棄個人每月30多元的工資待遇,報名應征參軍。1963年全國掀起學雷鋒的熱潮。曹榮安從《人民日報》了解到雷鋒的事跡,對這位比自己小兩歲的戰士頓時心生敬仰,發誓終生向雷鋒同志學習,踐行雷鋒精神。在部隊期間,曹榮安多次被評為全團“學雷鋒”積極分子。
學雷鋒:從環境保護入手,看得見、見效快、容易做、意義大
雷鋒精神在實踐中是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曹榮安“以雷鋒精神從事環保工作,讓雷鋒精神看得見、見效快、容易做、意義大”,創新了學雷鋒的內涵。
1973年,曹榮安從部隊轉業至金華人民銀行。1982年,一張郵票《將來一滴水將與血液等價》引起曹榮安的深思。從此,他在街頭、企業、工廠、學校等地奔走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每天收集廢舊電池、分揀垃圾,自己動手變廢為寶,投身環保文明建設中。
一個偶然的機會,曹榮安看見一套紀念雷鋒同志的明信片,他突發靈感,想到將環保事業與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雷鋒精神融合起來。自此,曹榮安有意關注、搜集與雷鋒同志相關的物件、資料,在做環保活動的同時弘揚雷鋒精神。彼時,環保還是新興理念,不乏質疑的聲音,但曹榮安卻一直堅持到現在。
1998年,曹榮安從金華工商銀行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把傳承、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環保理念作為他終生奮斗的目標和行動準則。他經常出門邊宣傳環保文明理念,邊收集舊掛歷,撿拾別人丟棄的包裝盒,如金屬盒、白色泡沫板……然后,把這些廢品清理干凈后,合理利用,制作成環保貼片。
2001年,曹榮安用退休金創建了金華首個環保志愿者組織——金華“綠色之友”。2010年,曹榮安創立全國首個以“雷鋒文化”為主題的民間雷鋒館——“金華雷鋒事跡館”,立志將環保理念和雷鋒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在金華雷鋒事跡館,環保的痕跡比比皆是:舊掛歷的反面空白處被印上雷鋒頭像,空糖果盒被用來盛放徽章,廢棄的廣告銅版紙被做成環保展示牌……
學雷鋒:要“引進來”,“走出去”,讓雷鋒精神和環保理念傳遍四方
金華雷鋒事跡館創建的宗旨是倡導人們“學走雷鋒路、爭做雷鋒人”。有兩條路徑,一是“引進來”,通過展館本身進行講解展示,二是“走出去”,通過活動進行宣講和示范。
截至目前,金華雷鋒事跡館累計接待參觀已超過21萬人次。不僅母校杭電每年都有眾多師生校友到館參觀學習,全國學雷鋒各界人士以及雷鋒生前戰友也都給予了金華雷鋒事跡館高度評價。金華雷鋒事跡館先后被金華市政府命名為青少年“快樂成長”教育實踐基地、“學雷鋒標兵單位”。金華市包括各大專院校等在內的30多個單位為其掛牌“第二課堂”。中華雷鋒文化促進會將其命名為“學雷鋒教育基地”。它和南湖革命紀念館等同是浙江省國防教育基地。2017年6月,金華雷鋒事跡館被授予杭電“大學生道德實踐基地”;2025年3月,被授予杭電“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
另一方面,曹榮安經常帶領宣講團在全國各地宣講雷鋒精神,在各大中小學生中長期開展“傳承紅色精神,當代青少年學生應該怎么做”、“雷鋒精神,薪火相傳”等宣講。
有一次,85歲老兵曹榮安給工行68位“新兵”講述了雷鋒的故事。在展覽現場,他展示了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金融票證(據)、17檔的算盤等金融工具、各類介紹雷鋒事跡的藏品等。他說,“我在工行工作了20多年,看到了國家一步步發展強大,也看到了金融單位為國家發展所作的貢獻。希望你們‘不忘初心’,向雷鋒同志學習,要以工行為家愛崗敬業,懂得感恩努力奮斗。”
這些年來,他牽頭組織了各類環保主題活動2000余次;送出環保宣傳資料3000余份;開展環保巡回宣講超千場;每年組織演講、畫展等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實踐活動在45次以上(平均每月三次以上),參與者數萬人次;宣講雷鋒精神2000余場,足跡遍布全國近20多個省市,包括香港、臺灣、澳門,以及鄰國日本、韓國等地,聽眾近22萬人次。曹榮安本人也被聘為中華雷鋒文化促進會顧問、浙江省學雷鋒服務中心講師及20余個單位的“學雷鋒、講環保”義務宣傳員等稱號。
除此之外,曹榮安還多次向母校捐贈包括雷鋒頭像雕塑、雷鋒郵票等物品,這些紀念品如今已成為杭電寶貴的精神財富。2017年,曹榮安校友回到母校,為師生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疫情期間,通過線上錄制視頻的方式,為母校師生校友帶來精彩的《慶建黨百年,校友話黨史》系列微黨課。
學雷鋒:要讓雷鋒館遍地開花
在曹榮安的支持下,一個又一個雷鋒館遍地開花。至今,曹榮安已在全國各地支持創辦了19個雷鋒館,和老伴兒累計捐贈80余萬元積蓄。甚至在自己80歲生日那天,和自己的兩個女兒一起捐贈5萬元給金華雷鋒事跡館,作為生日紀念。
數十年來,曹榮安一直默默地“學雷鋒、做環保”。他說,辦好一個雷鋒館遠遠不夠,“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說,“老了就繼續發揮自己的余熱,將雷鋒精神和環保文明傳遍,是我最快樂的養老方式,心里感到很有意義。”
學雷鋒: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要與時俱進
以雷鋒同志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的品牌,是中國人民獨有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一,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
雷鋒精神之所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就在于雷鋒精神產生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在于雷鋒精神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在于雷鋒精神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看得見,摸得著;在于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而是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作為雷鋒精神的傳承者、雷鋒同時代人,曹榮安校友身上不僅體現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具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以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以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老一輩革命精神,他的身上還體現了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曹榮安把雷鋒精神和環保理念相結合,賦予了時代內涵,創新了環保理念。他說,“現在盡管年事已高,但能看到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天空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這些就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