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杭電e家人

點贊杭電人丨顏成鋼:科研人應頂天立地,為國分憂,造福于民

發布時間:2019-04-17文章來源:校新聞中心

  入選教育部人才獎勵計劃青年項目,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30余篇,5次獲得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研究成果獲2018年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這是一位年僅35歲的青年學者在過去五年交出的成績單。而取得這些亮眼成就的,正是我校自動化學院博士生導師、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主任顏成鋼研究員。

QQ圖片20190412154622.jpg

“高產”源于自律和執行力

  2016年,32歲的顏成鋼從清華大學博士后出站后,作為特聘教授加入杭電。他主攻智能信息處理領域,近年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并行視頻編碼、視頻內容分析和疾病關聯預測等三方面。

  “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運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球賽直播時的精彩瞬間回放就是通過植入智能算法,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自動抓取片段;人臉識別、火車站安檢進站刷身份證等需要運用到圖像視頻處理技術;再比如大家熟悉的小米手機中,集外語翻譯、信息查詢、應用操作等功能于一身的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就運用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如果沒有技術作支撐,這些美好的生活體驗就好似空中閣樓,懸在半空。”在科技館的辦公室內,顏成鋼語調溫和,將自己的研究領域用盡可能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記者娓娓道來,恰似剛泡開的茶葉在水里徐徐舒展。

  成果累累,“高產”的背后離不開多年來養成的自律和堅毅。顏成鋼一直以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鞭策自己,幾乎每天晚上都忙到后半夜,第二天早上6點鐘自然醒。算下來,一天的睡眠時間不過四五個鐘頭。“這足以讓我恢復體力,保持充沛精力。每個人適合的睡眠時長不一樣,我已經養成這個習慣了,偶爾睡多了還覺得更累。”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戶,灑滿整個辦公室,襯著顏成鋼整個人神采奕奕。

  “沒覺得做科研碰到瓶頸或困難。最難的應該是剛開始在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讀研的時候,當時剛入門,看文獻花費很長時間,理解專業術語要下不少功夫。但正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所以也怡然自得。有興趣作基底,一路堅持下來并不覺得累,更何況我們還有一整個團隊在并肩前行。” 

  顏成鋼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把一整天的事情記錄下來,按照輕重緩急來一一排序,并同步到手機。“這樣方便查閱,能隨時隨地提醒自己接下來要做哪些事情。”

  “目標明確、執行力強”,問及對顏成鋼的印象,助理孫垚棋不假思索地說到:“顏老師會將要做的事情都規劃好,并堅定執行下去,甚至會提前超額完成。”

“師者,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目標明晰、做好規劃、堅持不懈”,這是顏成鋼的自我要求,也是他對學生的期冀。

  顏成鋼也和學生談目標、聊規劃。2017年3月,他被選派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擔任流動編制項目主任一職。其間,他周末飛回杭州,到校后的必做事項之一就是與學生約談,根據學生的科研進展和自身情況,一起制定科研目標,規劃學習方向。

  “青年應該志向遠大,根據興趣做好自身規劃,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這樣才能學以致用,走得更從容、更心無旁騖,為將來的學業、事業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對此,今年考取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控制工程方向研究生的孟祥松同學最有發言權。“顏老師不僅是學術大牛,還是我的人生導師。”采訪中,孟祥松對顏成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坦言,如果不是顏老師鼓勵自己報考清華,他“想都不敢想這事兒”。

QQ圖片20190412154636.jpg

  現今,已前往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孟祥松對自己能成為實驗室成員感到十分幸運。“跟著顏老師在項目課題中學習學術前沿知識,不僅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能力,而且對我今后的研究生活做了一個很好的銜接,現在看文獻、查資料輕松很多。”

  孟祥松口中的“實驗室”是顏成鋼領銜的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從2016年成立至今,實驗室已接收三批研究生。首批6名研究生均已畢業,2人被顏成鋼納入麾下,攻讀博士學位;4人分別進入阿里、華為、海康威視、浙江未來技術研究院工作。6人均發表國際期刊會議論文,其中1人還斬獲第10屆互聯網多媒體計算和服務國際會議(ICIMCS 2018)最佳論文獎。

  “看到學生一天天成長起來,我感到很欣慰。杭電的學生創新意識、動手能力都很不錯,有時候就差一個契機讓他們鍛煉起來,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師者,就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我很篤定,杭電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國內外理想的高等學府繼續深造。”

為學生量身定制培養計劃

  顏成鋼辦公室對面,即是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所在地。采訪當天,里面的學生無一不在埋頭科研,沒半點閑聊打趣。偶有學生去開水房接水,來去匆匆。“實驗室不設門檻,研究生,本科生都有。”

  在杭電理工科學子的眼中,智能信息處理實驗室就像個“武林圣地”,里面的成員各個身懷絕學。今年實驗室招收20名學生,光報名就有70多個,可謂競爭激烈。而顏成鋼的考核要求是讓學生做項目課題,第一個課題難度一般,后面的難度逐級加大。“有時候光是筆試和面試的短短幾分鐘,不足以了解學生,而通過項目就可以考核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否具備相關興趣并堅持下去。”

  顏成鋼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實行“杭電SRT”(HDU 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計劃。研究生在研一階段就可以到美國伯克利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學習交流。“這些高校的專家對派出去的同學評價很高,認為他們做事踏實、動手能力強。學生得到認可,我由衷替他們感到高興。”

  對于本科生,顏成鋼按照學生的興趣分成多個項目組,為每個項目組安排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瑞士聯邦理工、英國華威大學、悉尼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高校或研究機構的校外指導老師。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碰到難題均可以向這些機構的老師和博士生請教,獲取有針對性的指導。

  “SRT項目開啟了我的科研生涯,我們所學的東西,所從事的是當前國際前沿研究,團隊里的老師都是各界執牛耳者。加入SRT是我大學里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現在海康威視就職的2014級學生李寧如是說。

  “國內大部分課堂采用單向的知識傳授型授課模式,學生學得容易忘得也快。而圍繞實踐性很強的項目課題,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學術前沿,經過閱讀文獻、總結方法、設計算法、實驗論證和結題報告等環節,完成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轉換,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

QQ圖片20190412154559.jpg

做科研,要頂天立地

  “學生也好,團隊也好,我很重視培養大家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才能為后期裂變積聚能量,團隊也會得到更好傳承。”

  2016年,在顏成鋼的帶領和推動下,杭電智能信息處理學科交叉創新團隊組建而成,并培養、引進了不少重量級專家學者,目前團隊已有教師10余名,包括國家高端人才項目入選者、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重點資助等多名省部級、國家級人才。“前陣子學校舉辦2019世界IT青年科學家論壇,我們也邀請了8位海外專家學者前來參加,預計會有幾位專家加入我們的團隊,屆時團隊力量會越來越強,志同道合的人集聚在一起做事情也會越來越順。”

  作為掌舵者,顏成鋼深知責任重大。團隊成員經常一起聚頭探討,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他透露,就在采訪的頭一天晚上,團隊的幾個老師在實驗室里討論準備一個國家項目的申報材料,一直到12點才散會。與此同時,另一位老師動身前往合肥,為正在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做PPT答辯材料。團隊組建未滿3年,就已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經費總額超過千萬。

  顏成鋼認為,科研人絕不能僅為了獲取項目而申報項目,而應具備更大的胸懷和格局。“做科研,抓住前沿方向至關重要。要想做出前沿的成果,就要在前沿方向上花力氣,緊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以創新驅動增強國力。”

  采訪中,顏成鋼提及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的所訓“科研為國分憂,創新與民造福”。對于他來說,前半句話意味著“頂天”,后半句話是“立地”。“做科研要頂天立地,一方面能真正為國家解決實際問題,也正是秉持這一理念,在計算機所誕生了龍芯CPU和曙光超級計算機等國之重器;另一方面也要把技術成果產業化,惠及大眾,技術理應讓生活更美好。”

  沉吟片刻,顏成鋼繼續說到:“‘科研為國分憂,創新與民造福’也應是我們所有科研人的使命,這既與習近平總書記對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要求相呼應,也與杭電首任院長蔣葆增的遺訓‘國家大事,千萬盡力’相契合。”

  顏成鋼透露,讀博期間,全球知名的眾核芯片制造商美國Tilera公司對他提出的基于Tilera眾核平臺的高并行視頻編解碼成果十分關注,來信表示“你所提出的并行運動估計方法與HM 提案相比取得了10 倍到13 倍的加速,這與我們的預期非常一致,希望進行深入合作”。顏成鋼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因為他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祖國的大地上。

  “科研人要有擔當精神。父母將我取名為‘成鋼’,正是希望我能成為國家的一塊好鋼,擁有好鋼的品質。”(校新聞中心)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