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柯樂樂,中共黨員,外國語學院2013級英語專業本科生。曾任校青協干事、英語在線播音部副部長、2013級英語第二黨支部組織委員等職。連續6個學期均獲校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兩次獲國家獎學金。多次被評為校優秀共產黨員、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等,并獲省“優秀畢業生”。主持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參加2015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大賽浙江省復賽獲得三等獎,獲第三屆在杭高校志愿服務文化節禮譯風尚大賽冠軍。取得上海市高級口譯證書、人事部二級筆譯證書,擔任過上海新東方實習老師、南非領事館及商會代表陪同口譯、2016年里約奧運會志愿者。
翻開校“十佳大學生”柯樂樂的簡歷,折服于其傲人的成績、豐富的科研競賽和實踐經歷,也讓筆者對這個看起來文靜秀氣、溫文爾雅,笑的時候還帶著幾分羞澀的大男孩是如何做到這些的,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努力拼搏的外院“大神”
在同學們眼中,柯樂樂是當之無愧的外國語學院“大神”。從大一下學期開始,他的專業績點連續4個學期排名專業第一,每個學期均獲得校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
柯樂樂的優秀是有跡可循的,高中時就曾多次獲得溫州市優秀學生干部、三好生,以及寫作、英語、數學、化學競賽等多項市級及以上獎項。進入大學后,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閱讀原文材料不少于30分鐘、背單詞和句子不少于1小時,周末即使再忙也要抽出幾個小時看國際新聞,了解海內外的新鮮事。
對于語言的學習,柯樂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語言的學習首先是輸入,大量的輸入能為你帶來不自覺的輸出以及輸出時的自信,只有多聽多讀才能會說會寫,也只有多聽多讀才能讓自己說得“溜”寫得“嗨”。語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流利的輸出當然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扎實的基本功是一定要強大的輸入才能帶來的。要想有質的變化,那一定要先有足夠多的量的積累。”
他的自律和付出也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除了優異的專業成績,大一上學期他以540分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大二下學期參加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成績良好,大三時通過了上海市高級口譯及人事部二級筆譯考試……
不過,柯樂樂并不滿足于此。他深知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于書本之上,還要走出去,在實踐中磨練和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與口語水平。在目不暇接的社團招新中,他選擇了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和英語在線廣播臺。無論是做志愿者還是播音員,都是柯樂樂基于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的考量。
從大二開始,他還利用寒暑假到上海新東方做實習老師,教授《新概念英語(第二冊)》;擔任北京《英語世界》雜志社的校園代理,上海語言橋公司和上海FBC GLOBAL公司兼職譯員。2015年11月,他作為展會口譯參加了世界健康產業博覽會;2016年深圳南非國家展期間,他又擔任了展會翻譯以及南非領事館和商會代表陪同口譯。
身處競賽氛圍濃厚的杭電,柯樂樂也不可避免地被“影響”著,大學期間參加了許多學科競賽,從“外研社杯”英語寫作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到全美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從全球華語短詩大賽到“卡西歐杯”翻譯競賽、“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韓素音”全國英語翻譯大賽、CATTI翻譯征文大賽,柯樂樂始終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不去在意結果如何,而是更看重參賽的過程和其間的所獲與成長。
在柯樂樂看來,自己做的這些、所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仍然任重而道遠。“人工翻譯所要做的是代替機械走出死板,讓翻譯回歸初心”,他始終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奮斗的方向。
志愿少年初心依舊
“無志愿,不大學”,是柯樂樂大學四年信奉的另一人生信條。自進入大學以來,志愿者工作就一直是他生活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一下學期,柯樂樂加入校青協并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注冊志愿者。此后,他參加了大大小小超過30次志愿服務活動,其中既有以參與者身份參與的,也有以組織者身份參與的,志愿服務時長累計超過800小時。志愿者工作于他而言,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更是人生的追求。
談及如此努力的原因,柯樂樂表示,大一參加校青協招新面試時自己曾經說過,希望以后能夠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像奧運會、世界杯這樣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說到自己就一定要努力做到。2014年,柯樂樂開始申請巴西里約奧運會志愿者,2015年11月通過面試,2016年4月拿到正式的offer。
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柯樂樂歸功于大學兩年多的經歷。一方面,校青協給了他一個通向外面世界的舞臺,讓他逐漸具備了一名志愿者應該有的素質;另一方面,英語專業為他打開了國際志愿服務的大門。
回想申請奧運會志愿者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柯樂樂坦言,事情并不像看到的那么一帆風順,中間也遇到過許多困難,比如護照來不及辦、面試斷網、資金短缺、安全隱患、家人質疑等等,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他焦頭爛額,應接不暇。
但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用老師經常告誡他們的話鼓勵自己:“身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就要多走出去看看,有夢想就要毫不畏懼地去嘗試。”2017年年初,柯樂樂又報名參加了由韓國現代汽車集團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共同組織的HAPPY MOVE全球青年志愿團“工學課堂”項目。他和1名中國志愿者、40名韓國志愿者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河北滄州進行了10天的志愿服務活動,受到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
對于學業和志愿服務活動如何兼顧這個許多大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柯樂樂分享了自己的辦法,“想要把兩件或是幾件事同時做好,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對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只有將時間合理分配給每一件事,對每件事在時間、精力方面都能做到‘雨露均沾’,那每件事成功的幾率才會同時提高。其次,要記住十件事也是由一件一件的事情組成的,在合理分配時間的基礎上,每件事都要腳踏實地加油做,做好一件事是做成功另一件事的基礎。”
站在大學的尾巴上回望走過的路,柯樂樂有些感慨,“生性自由的我總是不習慣被條條框框所束縛,游走在體制邊緣,努力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我專注學習,卻不想受制于課本;我向往經歷,卻不愿局限于校園;我追求卓越,卻不熱衷學術;我渴望平臺,卻拒絕傳統。過去終將成為故事,而我將繼續在既定的目標上奮勇向前。”(祖雨晴 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