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張羽翀,中共黨員,自動化學院2012級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本科生。曾任班級團支書、14060113班班級助理、院辯論社副社長、院黨建工作組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多次獲校優秀學生一、二、三等獎學金,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和院“十佳大學生”、“科技創新之星”等。積極參加學科競賽,獲得2015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與交叉學科建模競賽二等獎、2014“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校第十五屆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浙江省物理創新競賽三等獎等。
榮光環繞的每一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由一些瑣碎平凡卻深刻難忘的故事組成的。你會發現,在他們身上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居高臨下的盛氣凌人,只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卻使人振奮。校“十佳大學生”榮譽獲得者張羽翀,就是這樣一個人。
為了目標執著追求
盡管大學四年的“成績單”非常優異,張羽翀卻一直強調自己并不是一個學霸,只是向著目標不停地飛罷了。
剛進大學,異彩紛呈的大學生活就深深吸引了張羽翀,尤其是學校里諸如國家獎學金、十佳大學生評比等各種評比活動,其中涌現出的優秀學長學姐更是讓他欽佩不已。從大一起,他就把這些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當成了自己的榜樣,并立志每個學期都要拿一等獎學金。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大一上學期因為忙于學生工作,疏忽了學習,張羽翀沒能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只拿了三等獎學金。為此,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有時間就去自習室、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我是吃不下東西的,甚至連水都不喝,而且也不會聽歌玩手機。”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持之以恒之下,張羽翀每個學期的學分績點穩步攀升,從3.83、4.08、4.31到4.53,直至滿績的5.0,他的專業排名也從前10%到5%,最終排在專業前三。而大二第一學期,他就如愿拿到了自己心儀的一等獎學金。此外,他還一次性通過了英語四六級,順帶取得四六級口語證書和浙江省計算機二級證書。
對目標執著追求、勤奮努力、高效率,是我們從這個不愿承認自己是學霸的學霸身上看到的優秀品質,就如大一時的他并非如今這個能言善辯的樣子,而是爭取在各種課堂里做展示以達到口才訓練的目的,而這才造就了今天這個嘴巴像永遠擰不緊的水龍頭一樣的他。
與數學建模“談戀愛”
大二時,張羽翀戀愛了,他的女朋友叫“數學建模”。之所以將數學建模戲稱為女朋友,是因為他把其他人陪女朋友的時間全都貢獻給了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是個非常高冷的“女朋友”,為了充分地了解她、更快地接近她,大二上學期,張羽翀報名了學校開的數模A班,成功通過選拔,獲得了上課的機會。一學期的課程,盡管聽懂的寥寥無幾,但他堅持通過各種辦法自學,比如自己看書、上網查文獻、看歷年競賽論文等,一步步拉近著與數學建模的距離。
及至有了隊友,張羽翀追數學建模的決心更加堅定。平時,大家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增進感情。周六一整天大家一起上課,周日一起討論題目。一個學期下來,張羽翀和隊友們收獲了更多的默契。5月份的校賽,他們在三天時間里絞盡腦汁,一起討論,相互合作,最終獲得三等獎,成功入選學校的暑期集訓隊。
集訓的日子十分難捱,不光要忍受40度的高溫和每天早出晚歸,時不時地通宵熬夜建模,上課的內容晦澀難懂,毫無愉悅感,讓張羽翀和隊友們有了知難而退的想法,有一次的論文他們甚至沒有寫摘要、關鍵詞,指導老師拿著論文厲聲批評:“論文殘缺不全,這樣的態度怎么行?碰到這樣的論文只能丟掉!”
靠著信念以及三個人的團結合作,他們最終選擇了堅持,并一步步走進國賽。其間,他們曾經歷了參賽機會的“失”而復得,所以更加珍惜與數學建模的這次“約會”。三天三夜的比賽,張羽翀幾乎沒怎么睡,他和隊友熬了連續兩個通宵,不斷地討論,寫論文,改論文,幾乎透支了自己的身體。成績公布的時候,看到電腦屏幕上國賽一等獎里自己和隊友的名字時,張羽翀覺得一定是自己的電腦出了問題,他在每位室友的電腦上都查了一次,甚至還強行重啟了室友的電腦。
之后他又參加了2015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雖然早已習慣了集訓的生活,而且寒假集訓的時間也要短許多,但張羽翀覺得更苦——寒冷的天氣、空曠的校園、冰冷的教室,就連街上的店鋪也是一家接一家地關門回家過年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理沖擊啊!不過,為了自己的“女朋友”,一切都是值得的,最終他們收獲了一個二等獎。
與數學建模相約相伴的這一年多里,張羽翀直言自己經歷了一次“自我與外界的博弈”,他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總之,一切都是值得的。
全面發展是我的代名詞
大學里是學習還是能力更重要?聽到記者的這個問題,張羽翀笑了,他說自己大一參加辯論賽時碰到的第一個辯題就是這個,當時自己的觀點是能力更重要,最后卻輸了比賽。“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學習是任務,能力是拓展。”
學習和數學建模之外,張羽翀參加了很多活動,比如辯論賽、時政評論員大賽、影視配音大賽、英語翻譯大賽、暑期支教等。其中不能不提的是他參與運營的“向日葵微公益”微信平臺。該平臺致力于解決全國各地農產品滯銷、脫銷的宣傳問題。平臺剛建立不久就收到了成效,幫助河南省滎陽縣梨農成功賣出滯銷的10萬多斤紅梨,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也好,支教、無償獻血也罷,張羽翀都沒有考慮太多個人的利益,在他看來,如果能給別人一些幫助,無論大小都是好的。
張羽翀還是一個極其認真負責的班助。大一新生報到的日子恰逢數學建模國賽,正在比賽的他會拿出手機在群里詢問新生是否已經到校,還以回寢室拿東西的借口偷偷地溜去看新生開班會;軍訓的時候,張羽翀和其他幾個班助一起買了兩車西瓜,為新生們送去一份清涼;新生自習的時候,他會提出一些建議,讓他們放下手機,靜下心以提高注意力;新生周一升旗典禮遲到的時候,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教育”他們一番。
和大多數男生一樣,課余時間張羽翀也喜歡足球和籃球,有死忠的球隊可以為之在半夜瘋狂,也會出現在分院杯賽場上為自己學院的籃球隊加油。和大多數男生不同的是,張羽翀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從小學習小提琴的他對音樂有異于常人的偏好,他喜歡舒緩心靈的純音樂,喜歡氣勢恢宏的交響曲,喜歡古典音樂,以至于錯過愛樂樂隊在學校的演出,他遺憾萬分。他還喜歡書法,寫的一手好字,時常會在寢室練上一會兒字。
參加了許多活動卻依然保持驕人成績的張羽翀認為,學習與能力培養之間有一個平衡點,“如果你覺得不能平衡,是因為在不經意間浪費了時間。”沒有拖延癥,不喜歡玩游戲,不喜歡在學習時做一些無關的事……大學三年多,張羽翀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正在于此,從以前的猶豫不決到現在的思想成熟,做決定時更加沉穩果斷,更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結。
翀,是鳥兒向上飛的意思。張羽翀的父母都是語文老師,所以張羽翀十分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我覺得看到學生在自己的教導下學到東西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不過,父母并不希望他當教師,因此他現在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技術背景的管理型人才、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企業高管,而他正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
參加校“十佳大學生”評選的時候,張羽翀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簽“國際張”,成為同學里津津樂道的話題。申請到赴法國巴黎第五大學的交換機會,是他邁向“國際張”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他還在為畢業之后的出國留學做著準備……
該沉著的時候沉著,該活躍的時候活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高效率學習,充滿熱情地生活,這就是張羽翀。沒有強大的光環照耀,只是平平常常,卻也真實,所以絕不平庸。(朱相宜 鄭羽佳 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