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楊思遠,中共黨員,計算機學院201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曾任校學生會副主席、院學生會主席、班級班長、紅色家園設計中心副總監等職。多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杰出個人”、團日活動“先進個人”。每年均獲校優秀學生獎學金、單項獎學金;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一等獎、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資助、西湖城市學征集活動優秀獎、校英語話劇大賽第三名、院“十佳歌手”等榮譽。帶領班級獲得校“先進班集體”、“先進團支部”、“雙十佳團日活動”等。曾組織開展學院“時光之書”大型晚會等活動。
這是校“十佳大學生”評比晚會,亦是講述追夢人故事的舞臺。每個追夢人的本科四年或者研究生六年,就如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因為用心澆灌過,所以變得獨一無二。楊思遠的那朵玫瑰花,為“時光之書”而開,為集體優秀而開,為個人夢想而開。
“時光之書”——時光人的大學情緣
楊思遠的大學生活,繞不開“時光之書”晚會和“時光人”。
“時光之書”晚會是計算機學院一年一度的盛典,是觀眾們為了得到一張精心設計的門票,寧愿排上一個多小時隊的一份期待,是每一個觀看者都會由衷發出的一聲驚嘆:那光,出其不意;那影,若有若無;那故事,蕩氣回腸。而“時光人”,則是參與組織策劃“時光之書”晚會的同學們給自己起的名字。可以說,“時光之書”晚會之于每一個“時光人”,都是一份難以割舍的情緣。
楊思遠就是一個“時光人”。作為計算機學院第12屆學生會主席,他組織策劃了第四屆“時光之書”晚會。回想剛接受任務時的感受,楊思遠直言:“盡管滿心歡喜,卻也感受到無形中的巨大壓力。”。
那屆晚會的籌備歷時整整一年。晚會的主題定為“時間都去哪兒了”。這個主題源于春晚一首動人的歌曲《時間都去哪了》,歌詞雖不華麗卻字字觸動人心。楊思遠說:“我們時光人希望通過‘時光之書’晚會,喚起當代大學生對時間的思考,珍惜時光,不忘初心。”
好的主題要配上精彩的內容才算完美。楊思遠和小伙伴們找遍了一個個全校甚至全杭州最能代表晚會主題的節目,同時仔細研究前三年的晚會視頻,學習其中的優點,彌補發現的不足,具體到每一個細節。
晚會上,楊思遠首次將全息投影技術運用到節目《超客的時空》中。《超客的時空》講述了一個忙忙碌碌而又碌碌無為的普通“程序猿”機緣巧合來到超客的時空,在兒時的偶像奧特曼和玩伴皮卡丘的幫助下找回初心,重拾兒時夢想的故事。楊思遠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表達所有默默無聞的“程序猿”不甘平庸的心聲,也希望所有“程序猿”都能找到真實的自己。
看過羊年春晚的觀眾應該會對李宇春的《蜀繡》留下印象,它采用的就是全息投影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主要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它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進行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理想很浪漫,現實卻被技術卡住了,“晚會是在4月25日,就在晚會的前幾天,我們這個技術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成像不真、重影等。”前三屆“時光之書”晚會效果非常好,無疑對這屆時光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絕不能讓晚會出現敗筆,這是楊思遠的信念,亦是所有時光人的信念。
為了解決遇到的問題,完善每一個細節,天天熬夜、加班加點已是常事。時光人團隊重新編寫程序,嘗試不同的成像材料:玻璃、塑料玻璃、亞克力玻璃和投影膜,最后發現投影膜效果最好。確定好材料后,楊思遠動用了學生會所有力量對材料進行裝飾,搭成了最后的框架——一座美麗的城堡。
最終,晚會受到了師生們的廣泛好評,也刷新了在文化活動中心劇院觀看晚會的觀眾人數紀錄。這足以令楊思遠和所有時光人引以為豪。
集體優秀,一個都不能少
對極少數同學來說,大學是自由的天堂,課少,作業少,老師不點名,再遇上一個好天氣,翹上半天課,在寢室里睡睡覺,玩玩游戲,豈不快哉?不過,若是遇到楊思遠,這一切都只能是場白日夢。
作為班長,楊思遠有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夢想,并“固執”地決定讓整個班級集體優秀起來,一個也不能少。“大一晚自習和平時上課,老師可能不會點名,但我會把班里的名字都點一遍,看有沒有人缺席”。如果發現某天某個同學未到,楊思遠會單獨找該同學聊天,了解該同學的情況,詢問是否有什么困難。剛開始,班里的同學對楊思遠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認為他這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楊思遠會真誠地和同學溝通,消除誤解。真誠總是最能打動人的。漸漸地,同學們理解了他的這份“固執”,并開始配合他的工作。
優秀班集體往往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為此,楊思遠沒少在班級活動上花心思。除了平常的班級春游和秋游,他還在班里弄了個“特產分享會”,這是某年春節他的突發奇想。想到做到,他到班群里吆喝大家帶特產,回校第一件事就是開班會,介紹和品嘗特產。對于一班吃貨,“特產分享會”深受好評。“大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所以想到舉辦這個特產分享會,既可以吃到各地的美食,也可以增加同學們的感情交流”,楊思遠如是說。
在他的帶領下,班級先后獲得校“雙十佳團日活動”、“先進團支部”、“先進班集體”等眾多榮譽。最令楊思遠自豪的是,他們班是當時學院里最“年輕”的“先進班集體”。當然,在獲得眾多榮譽的同時,他們也收獲了一個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班集體。
除了班級這個集體,楊思遠還帶動著另外一個集體——院學生會不斷向前發展。學生會的學弟學妹們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官方楊”,因為他在大多數場合都喜歡一本正經、一板一眼地說事情,喜歡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一是什么,二是什么,好處是什么,壞處是什么……喜歡講一些積極正面的東西。
生活中的他,則是學弟學妹們心中的“小楊哥哥”。他會經常組織學生會聚餐、交流,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訴學弟學妹們一些大學學習生活的經驗教訓,讓他們少走彎路。“我覺得在學弟學妹面前要積極傳遞正能量,傳遞主流價值觀,并且擺一些事實和道理讓他們信服”。
管理學生會,楊思遠有自己的一套。他一直秉承讓干事發揮最大才能的原則,根據每個干事的性格和能力給他們布置相應的任務,然后會根據他們各自的完成情況進行指導。楊思遠直言:“很多人覺得我不做事情,其實我只是不會直接做事罷了。我覺得這跟教學一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是他所在部門凝聚力和工作成果都一流的原因。
小王子的那朵玫瑰,是單瓣的;而楊思遠的這朵,是多瓣的,是緊緊包在一起的。
夢想,可大亦可小
回首自己的大學生活,楊思遠借用“數據結構”課程里的廣度搜索和深度搜索,將其概括為“一個廣度學習加上一些深度學習的過程”。從專業學習、科研競賽到學生工作、活動參與、實習實踐,楊思遠都熱情投入其中,并處處開花,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名副其實的優秀學子。
優秀學子懷揣一個偉大夢想,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對于未來,楊思遠的夢想顯得有些普通卻很接地氣:學好本領,照顧好家人,若達則兼濟天下。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團工委長達8個月的實習經歷,讓他找到了夢想實現的平衡點——參加國考,當一名公務員。楊思遠說:“我很喜歡公務員的生活,這可以讓我有時間照顧家人,又可以更直接地服務社會。”
盡管楊思遠選擇報考的“稅務普查”崗位只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才能報考,但它考試的內容卻和大學里所學的專業知識完全不同,一切都得從零開始。為此,楊思遠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去準備。備考過程有苦也有甜,“當時我每天的生活狀態基本上是白天實習,晚上回來看書,學習到九點鐘就去跑步,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能磨練我的意志。”那段日子單調而枯燥,而筆試成績第三名則是對他最好的激勵。
在取得面試資格后,楊思遠經常和父親進行模擬面試,由父親充當面試官,根據面試資料里的真題向他提問,他模擬回答。“這樣準備了兩個月,覺得面試還挺好玩的。”后來,他在面試中反超筆試第一名的考生將近4分,躍居綜合成績第一名,順利地考上了寧波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對此,楊思遠覺得自己還是挺幸運的,“我的幸運就在于,我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思者常新,恒者行遠”,雖是一句廣告詞,卻與楊思遠的名字和他勤奮好學、刻苦實踐、不斷探索、執著追求的大學生活正相契合。那個有些“固執”的楊思遠,那個篤信“不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獲”的楊思遠,在未來的路上一定會越走越遠。(唐茂榮 郝琰 孫紅萍)